“兩大平原”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實施以來,農業大市肇東緊緊扭住制約農業發展的資金“牛鼻子”,從“金融變革”入手,創新農貸模式,構筑完善的金融服務平臺,先行先試,探索出一條金融撬動、助力“三農”發展的新路徑,效果顯著。
規模經營中看“金融變革”
秋收后,肇東市太平鄉光遠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君忠心情格外好,因為經營規模擴大了1000多畝,純收入一下子增加了20多萬元。“多虧銀行和擔保公司了,是他們通過信貸擔保幫我們解決了100萬元的貸款,解決了我們流轉土地的資本金,才有了這么好的結果!”孫君忠高興地告訴記者。
原來,是去年8月新成立的肇東市茂源融資擔保有限公司,通過信用擔保幫助孫君忠他們解決了急需的貸款。而這個全國第一家重點為農民合作社、家庭農場、種糧大戶提供金融信貸擔保的公司,自成立以來,已先后為20余家農民合作社等擔保信貸資金9000多萬元,有力地支持了合作社的發展壯大和土地的規模經營。
“兩大平原”配套改革,肇東市優勢明顯——由于位于松嫩平原中部,地處“寒地黑土”綠色農業區,該市土質肥沃,氣候溫和,雨量充沛,糧食生產優勢突出;410萬畝耕地大多平整連片,適于大型機械耕作,土地集約化經營優勢突出。33個高標準科技園區布局合理,農業示范帶規模化效果明顯;新組建大型農機合作社36個,機械總動力46.4萬千瓦,田間綜合機械化程度更是高達86%,農業生產大型機械化率位居全省前列;糧食、畜產品、乳品飲品、果蔬精深加工和配套服務“五大產業”體系明晰并不斷完善,已形成了從原料生產到終端消費環環相扣、鏈式發展的產業格局。
“兩大平原”配套改革,省里先期布局五大創新工作,肇東從哪里入手?培育新型經營主體、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、加強支農保護政策……幾乎每一項改革度需要資金支持。審時度勢,肇東市的另一改革優勢走進人們的視線——金融資源優勢。
肇東市擁有銀行類金融機構11家,這在全省縣級是不多見的,其中涉農金融機構就有7家,設有網點86個,小額貸款公司7家,融資性擔保公司6家,獨立法人金融機構2家。經過多年發展,已初步構建起了政策性金融、合作金融、商業金融功能互補、分工協作的金融組織體系,為金融改革創造了硬件條件。
以金融創新撬動兩大平原綜合配套改革的支點——思路迅速形成,行動立馬跟進。
人民銀行肇東市支行通過積極主動與地方政府及各部門溝通協調,出臺相應的政策文件支持金融機構,先后出臺了《肇東市貨幣信貸投向指導意見》以及《肇東市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指導意見》。及時了解政府動態,建立起與金融辦、農業局、統計局、水務局良好的政銀橋梁,為金融改革進一步鋪平了道路。一系列的改革,讓農民的房產、林權、土地承包使用權等“三大資產”,破解了以往不能充當抵押的重重障礙,“沉睡”的資產煥發出生機,制約種養大戶和合作社發展的融資難題,得到有效緩解。
創新機制“走一棋活全局”
肇東市農業局局長張彥杰說,圍繞投融資機制改革創新,肇東市探索出質押、權能抵押等一系列農業信貸模式,有效地破解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難的問題。他們還積極創新機制,大力提升相關金融部門的放貸服務能力。
2014年,人行肇東市支行共向肇東市農村信用聯社投放支農再貸款2.9億元,一定程度緩解了該社經營資金緊張的實際困難,低利率政策也為該社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。針對肇東市建信村鎮銀行成立時間短、運營資金不足的實際情況,經過積極爭取,多方運作,為該行申請到了支農再貸款3000萬元,從而有效地提升了貨幣政策工具應用的覆蓋面,支持了村鎮銀行的發展。
截至2014年8月末,全市各項存款余額137.8億元,同比增長8.7%,較年初增長6.7%。各項貸款余額107.8億元,同比增長17.8%,較年初增長29% 。涉農貸款89.6億元,同比增長27.3%,較年初增長44.3%;累計投放貸款54.8億元,同比增長43.1%。投融資機制的創新,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。
五大模式助農村金融“變臉”
如今在肇東,現代農業與現代金融協調發展的核心示范區建設正在推進中。質押信貸、權能抵押信貸、“金擔農”、產業鏈相互擔保、信用擔保等五大模式,正日益滲透到農業發展的方方面面,為“兩大平原”農業綜合配套改革插上了金色的翅膀。
據統計,過去一年,肇東市建信村鎮銀行等5家金融部門,開發出農產品訂單、保單、股權、良種補貼、農業綜合補貼、庫存商品價值、土地經營權收益等7種質押新產品,直接向新型經營主體發放貸款1.2億元。市農業局與信用聯社聯合下發了《關于支持農村信用社辦理土地承包權抵押登記的通知》,明確了土地、草原、漁池等資源承包經營權;通過宅基地、農用設施裝備、林地等所有權,直接進行抵押,為新型經營主體貸款2.2億元。采取“金融部門+擔保公司+農業新型經營主體”形式,7家銀行發放貸款6300萬元。農信社為擔保公司讓利3.5個百分點,助其發放此類貸款1400萬元。金融部門還通過與新型經營主體上下游產業鏈合作,如生資業戶、龍頭企業為新型經營主體提供相互連帶擔保,發放貸款3200萬元。對已獲得授信等級的新型經營主體,9家金融部門免抵押直接發放貸款1140萬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