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正值春耕時節,肇東市四站鎮農民張富貴今年又從其他村民手中流轉了50畝土地,將玉米種植面積擴大到近200畝。張富貴說,今年播種全部實現了大農機作業,既提高了速度,也能保證質量。
規模經營促農民增收
近年來,肇東市圍繞農業改革抓機制創新,倡導農民進行土地流轉。農民帶地入社,年底“分紅”,有的農民將土地流轉出去,抽出身來到城里打工增加收入。
五里明鎮農民張富去年通過朋友介紹,在城里找了一份工地管理員的工作。“我將家里的20畝土地流轉出去,現在每月還能多賺3000元,工地里供吃供住,挺好的。”張富說。 同村村民李立雙是村里有名的“玉米大王”和“種田能手”,每年冬閑時節都挨家挨戶詢問,聽說誰家要流轉土地,現場就能交錢簽合同。李立雙說:“家里的近200畝地,一大部分都是流轉同村村民的,這樣挺好,我們各取所需,都增加了收入。”
肇東市去年投資186萬元,建設了土地流轉交易中心,引進培育農業企業、家庭農場、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種養業新型經營主體15664個,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183萬畝。
示范工程建設加速擴張
肇東市通過高水平推進“四帶百園”建設,高標準示范園區達到100個。作為全國標桿的太平鄉玉米高產示范園區,目前已全部實現秸稈還田,現已整地完畢,達到待播狀態。太平鄉農業站站長暴海坤介紹:“與去年相比,土地流轉價格每畝提高約50元,進一步增加了農民收入。”
據了解,這個市還大力推進澇洲泵站更新改造、節水增糧、農村飲水安全等主要水利工程,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區總量正在加速擴張,全市千萬元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由36個發展到40個,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進一步提高,水產養殖實現了規模、質量、效益同步增長。同時,以農業開發為驅動,高標準農田、畜牧養殖、特色種植、農業產業化等項目工程開工建設。
社會化服務體系探索新路徑
肇東市在全省率先投入運營農村合作金融公司及農村租賃金融公司,形成了質押、權能抵押、擔保等6大創新模式,開發出了31個信貸新產品,承擔了全省唯一一個“參保入股合作”試點,并探索出了“有險理賠、無險分紅”的農業種植保險新路徑,試點面積達1.7萬畝。
啟動實施了公益性與經營性相結合的科技服務體系改革,進一步完善市鄉村三級農技推廣機構和服務功能,在全國率先開啟了科技“雙軌制”運行新機制,試點建設了11個農業科技服務公司和12個專業化防控公司,經營性服務公司服務面積達到55萬畝,集成推廣應用高新技術37項。